首页 > 时政 > 图片头条 正文

百业兴旺中腾飞的梦想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20期 作者:本刊记者 赵志强 张 筱 发布时间: 2023-12-01 | 打印 | 字号:TT

QQ截图20231110084001.png

  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举办文艺演出。  图片由固原市委宣传部提供

  这是一片叙说传奇、如诗如画的地方。踏上这片土地,无不被绿意盎然的美丽景致而深深吸引,无不想听充满乡土气息的奋进故事。

  青山薄雾中,镶嵌在山坡上的村落错落有致、绿荫掩映,愈显秀丽;阡陌纵横的菜地绿意盎然,一直延伸到山脚下;村落中,一座座现代化养牛大棚若隐若现;田地里,村民们正忙着秋收,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绿水青山中的固原焕发出百业兴旺的勃勃生机,固原人民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和不屈的意志,将致富路一步一步铺到了家门口,几代人想都不敢想的梦想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迭代升级 游在乡村美景里

  清晨,太阳从六盘山顶冉冉升起,和煦的阳光穿过树叶,洒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泾源县冶家村整洁的小院里、宽敞的柏油路上、清澈的泉水中,唤醒了沉睡中的冶家村,准备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这里山水环绕、诗情画意,仿佛置身于山水秘境,画画的时候能激发出我很多灵感。”来自宁夏大学的学生们每年在村里写生,一待就是十天半个月,在山水间纵情抒怀。

  冶家村的发展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

  2000年,全国第一个旅游扶贫实验区——六盘山旅游扶贫实验区成立。几年间,冶家村周边陆续建立起旅游景区,这对数百年来一直处在贫困生活状态下的百姓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距离老龙潭2公里、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3公里、胭脂峡17公里……”泾源县委、县人民政府审时度势,在冶家村发展起了乡村旅游。

  从未见过乡村旅游模式的村民却忐忑不安,“有没有游客过来?”“能不能挣上钱?”为了解答村民疑问,村上组织了冶三成等6户村民前往西安、兰州等地考察。受到启发的村民回来后立马开始改造院落,结合当地特色美食办起了农家乐。

  思路一转天地阔。

      “当年就有了数千元的收入!”冶三成高兴地说。

  这种模式大获成功,越来越多的村民陆续加入了进来。“村上还打造了露营地、篝火晚会、跑马场等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冶家村党支部书记马万红说。

  如今,平均每年有几十万名游客从四面八方来到冶家村游玩。

  “额(我)们办的‘巧媳妇农家乐’现在有16间客房、35个床位,百十号人一齐来额(我)们也能接待。”冶三成的农家小院就是一方幸福的小天地。“十几年来,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想到穷山沟里也能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作为冶家村幸福变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冶三成感慨地说。

  “今年,冶家村已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收入800多万元。仅中秋、国庆假期,就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收入50多万元。”冶家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国鹤有点兴奋地说,“现在,农家乐已成为我们村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全村135户村民都在经营农家乐,每户平均收入都在8万元以上。”

  循着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思路,固原市越来越多像冶家村一样的村庄,奏响了新时代乡村“蝶变曲”。

  曾是西吉县238个贫困村之一的龙王坝村大胆闯、大胆试,走出了一条现代化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穿过从山脚盘旋而上的五彩梯田,走进西吉县龙王坝村,只见现代化装饰的窑洞一字排开,火红的灯笼错落有致地悬挂在树枝上,窑洞里不时传出游客的阵阵欢笑声。

  西吉县是宁夏的人口大县,曾是有名的贫困县。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吉县借力闽宁对口帮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致富产业,让老百姓摆脱贫困,过上了好日子。

  “2021年,龙王坝村利用200万元闽宁资金建成闽宁农产品加工及手工非遗产品一条街,建成乡村民宿群落30家、窑洞民宿56间。2022年,龙王坝村接待游客16万人,收入达1800万元。”西吉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丁怀远告诉记者,龙王坝村解决了20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当地农民成了产业工人,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2300元增长至2022年的13500元。

  如今,局限于吃饭、住宿、赏景的农家乐模式已无法满足发展迅速的龙王坝村,如何实现进一步发展?

  “我们通过大胆创新将文化和农业结合、产品和商品融合,打造了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探索出产学研为一体的发展新方向。”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龙王坝村党支部副书记、宁夏瑞信龙王坝生态文化旅游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焦建鹏说。

  今年,“双节”期间,龙王坝村开展了迎中秋、庆国庆的乡村音乐活动,秦腔、皮影戏、篝火晚会等轮番上演,丰富多彩的活动点燃了游客的热情,双节期间实现旅游收入93.66万元。

QQ截图20231110084154.png

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冷凉蔬菜基地正值丰收。  赵志强/摄

  科技赋能 绿菜挺进大都市

  “‘宁夏菜’热销全国各地”“六盘山冷凉蔬菜从高原走向江南”“宁夏冷凉蔬菜成了全国冷凉蔬菜的风向标”……固原市的冷凉蔬菜在近几年火热“出圈”,引来媒体争相报道。

  金秋时节,走进固原市“瓜菜带”的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万亩农田阡陌纵横,绿意向天边不断延展,菜农们在垄间将鲜嫩的“广东菜心”(广东人称为宁夏菜心)采摘进筐中。菜地里,“零化肥、零农药、零激素”九个大字在绿意烘托下格外醒目,这既是标准,更是承诺。

  “以前,种菜只是自己吃,没想到如今靠种植绿菜挣上了钱。”姚磨村蔬菜种植大户郭少玲说:“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我们村,鼓励我们要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适应市场需求,让我们对冷凉蔬菜的发展充满信心。”

  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按下了固原市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键”。固原市以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使冷凉蔬菜从新技术上寻找到新的突破口,成了当地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进入姚磨村冷凉蔬菜基地,连片的蔬菜葱茏青翠、长势喜人。如此惊艳的品相,正是采取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技术发展的“三零”高品质蔬菜。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让冷凉蔬菜风味浓郁、成分均衡,亩产值可达2.5万元至4万元。

  在西吉县吉强镇马营村,层层叠叠的梯田被绿油油的蔬菜装点,引进的企业将山脚下库坝里的水引上山,并通过高效节水设施,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使曾经的旱塬变成了高产田,发展出高山冷凉蔬菜,实现了土地里“掘金”。

  隆德县沙塘镇十八里村千亩蔬菜鲜翠欲滴,路边冷链运输车正在装货。从广东跋山涉水来到宁夏的商人李顺建说:“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实现了产品可视化溯源,远在万里之外的客户通过一个二维码就可以了解蔬菜从一粒种子到餐桌的完整成长经历。”

  科技赋能,让越来越多的种植户成了既懂技术又会实践的新农人,让固原市的冷凉蔬菜走上了全国乃至全球舞台。宁夏菜心深受广东、香港市民青睐,占粤港澳大湾区夏季菜心市场份额的90%;种植的上海青油菜被上海市民称作“宁夏青”,在上海西郊国际市场里的价格比其他产区高两三成。

  “这里气候凉、光照强、温差大,种植出来的蔬菜脆嫩多汁、芳香甘甜、品质极佳,让对蔬菜有高品质追求的南方人很是喜爱。”李顺建向记者道出他不远万里来固原大山深处种植蔬菜的缘由。

  固原的冷凉蔬菜成了市场上的“弄潮儿”,70%以上外销全国大市场并出口13个国家和地区,“火起来”的冷凉蔬菜也红火了固原人民的日子。

  协同联动 “牛气”里有大乾坤

  绕过层林尽染的山峰,沿着宽阔的道路进入杨岭村,一股“牛气”迎面扑来。放眼望去,青山上云雾缭绕,种植的鲜嫩草料在雨后愈显葱茏,山脚下养牛大棚依着山势错落排布,四面传来此起彼伏的牛哞声。

  肉牛养殖让杨岭村“牛气”哄哄。深入村落,让人忍不住一探究竟。柏油路串联起来的一户户人家房前树木葱郁、屋内干净整洁,却不见牛的踪影,牛去哪了?

  正满脸疑惑时,年逾古稀的马克斌老人迎了上来,面对疑问他笑着说:“我们的牛啊,都托管给了村里的养殖大户和帮扶我们村的中国建材集团,现在我们不仅能通过养牛挣上钱,还有时间去种田、打工。”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杨岭村视察,指出要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杨岭村依托六盘山东麓气候宜人、水草丰茂的自然优势,做起了“牛文章”。

  千里之外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建材集团与深处六盘山区的小村落产生了神奇联动,一系列效应显现出来。中国建材集团投资建设安格斯牛育肥中心,引进营养成分高的安格斯牛,聘请专业人员教授村民进行专业化养殖,将产业发展路子向村民铺展开来。

  “一开始我们都不敢多养牛,担心牛养不好、卖不出去,现在有了中国建材集团的帮助,我们才敢大规模养殖。”杨岭村养殖大户赫志明说,村上和南方的一些高档餐厅签订了高端雪花牛肉销售合同,可以“定制养殖”,一头牛可多卖5000多元。

  从吃饱穿暖、安于现状到敢于发展、创新进取,杨岭村村民的发展思路在几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行走在杨岭村中,耳边传来悦耳的歌声:“绿油油的玉米地儿,一片连一片;杨岭的喜事儿,一件又一件……”循着歌声望去,一排排木制民宿错落有致、游乐设施陈列其中、采摘大棚依山而建……好一处六盘山下风景异。这处杨岭大山乐生态园正是村民马克明通过养牛致富后拓展发展思路,和90后返乡创业青年刘建仁共同出资打造的乡村旅游项目。前来游玩的客人不仅能欣赏乡村美景,更能吃到美味鲜香的泾源高品质牛肉。

  杨岭村的肉牛产业是固原市肉牛养殖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走进固原市融侨丰霖(宁夏)肉牛生态产业园,一栋栋标准化育肥场整齐排列,育肥场内的肉牛悠闲地晒着太阳。“我们与当地30家合作社签订协议,流转土地1.2万亩,带动周边2011户群众获得收益,现在我们正在筹备建设肉牛全产业链,实现进一步发展。”融侨丰霖(宁夏)肉牛生态产业园副总经理温群煜向记者介绍。

  截至今年10月底,固原市的肉牛养殖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2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200多元。

  今年9月份,固原市肉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高层论坛在西吉县兴隆镇开幕,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兴隆镇从种源、养殖、深加工、科研、交易市场到冷链物流的肉牛产业全链更是引起广泛关注。

  固原市的“牛劲”越来越足、“牛气”越来越旺,“大美六盘山,好牛好味道”的美誉鹊起。

  磅礴力量在六盘山下汇聚,“冷凉蔬菜之乡”“马铃薯之乡”“六盘山黄牛之乡”……勤劳朴实的固原人民耕耘出的一个个特色产业,承载着人们美好幸福生活的梦想,正在固原大地上拔节生长。

  责任编辑:李 旭


>>><<<
【作者】:本刊记者 赵志强 张 筱
【来源】:《共产党人》第20期